1. 以前使用telnet的时候, 经常是输入字符但是它不显示, 感觉输入无效. 今天看自顶向下, 才知道原来在telnet(基于TCP)客户端上, 用户输入了一个字符, 将会被传输到服务端, 然后服务端返回这个字符它才会回显. 而不是像ssh那样都会显示. 在linux下开一个nc -l 6666就可以测试.

  2.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 报文发出到收到确认之间的时间.

  3. 超时重传会一直重传吗?

    不会. 一定的次数尝试之后就会停止.

    快重传: 指的是如果接收到了1 + 3次同一个ACK, 那么会触发快重传.

    这里的快重传是相对超时重传的, 普通的超时重传为通过指数增长的超时时间计时来决定是否重传.

  4. 定时器的作用?

    有很多种定时器

    1. 连接建立定时器: 建立连接时如果长时间没有响应, 将会以指数增长的时间重传尝试重连.
    2. 超时重传的定时器
    3. 延迟确认定时器: 延迟ACK的发送
    4. 坚持定时器(persist timer): 接收窗口为0时, 会定时地发送0字节探测包
    5. keepaliver timer: 当tcp两端长时间不发送数据时, 如何判断连接是否失效呢? 使用该定时器
    6. FIN_WAIT_2定时器: 防止对方一直不发送FIN包
    7. TIME_WAIT定时器
  5. 防止SYN洪泛攻击(SYN flood attack)(SYN半连接): SYN cookie.

  6. 流量控制: 如果主机B的接收缓存满了, 接收窗口为0, 那么主机A将会继续发送一个字节数据的报文段(使用定时器, 发送心跳包). 因为如果不发送, 那么如果B的程序清空缓存, 它不会发送ack, A不会直到有接收空间了.

  7. nagle算法与延时确认的冲突: nagle算法只允许同时存在一个已发送但未确认的小包(小于MSS), 之后的小包会试图合并. 而延迟确认指的是当接收方接收到数据想要发送ACK的时候, 会延迟一段时间(比如40ms), 如果这段时间内有数据需要发送, 那么会一起发送. nagle和延时确认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会导致网络的延迟过高.

    nagle算法是时代的产物, 它是为了避免网络上有过多的小包而降低吞吐量. 现在很多程序都没有开启nagle算法, 因为现在的设施已经比以前好多了, 而无法接收过高的延迟.

    nagle算法的描述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if there is new data to send #有数据要发送
            # 发送窗口缓冲区和队列数据 >=mss,队列数据(available data)为原有的队列数据加上新到来的数据
            # 也就是说缓冲区数据超过mss大小,nagle算法尽可能发送足够大的数据包
            if the window size >= MSS and available data is >= MSS 
                send complete MSS segment now # 立即发送
            else
                if there is unconfirmed data still in the pipe # 前一次发送的包没有收到ack
                    # 将该包数据放入队列中,直到收到一个ack再发送缓冲区数据
                    enqueue data in the buffer until an acknowledge is received 
                else
                    send data immediately # 立即发送
                end if
            end if
        end if 
    

    1
    2
    3
    4
    5
    6
    
    Nagle算法的实现规则:
    如果包长度达到MSS,则允许发送;
    如果该包含有FIN,则允许发送;
    设置了TCP_NODELAY选项,则允许发送;
    未设置TCP_CORK选项时,若所有发出去的小数据包(包长度小于MSS)均被确认,则允许发送;
    上述条件都未满足,但发生了超时(一般为200ms),则立即发送。
    
  8. TIME_WAIT状态

    为什么TIME_WAIT状态要等待两个MSL(max segment lifetime)?

    有两个原因:

    1. 防止发送的ACK没有到达服务端, 因此需要等待两个MSL
    2. 如果立刻断开连接, 接下来又马上使用这个端口, 可能会出现上一个连接遗留下来的数据包. (不是有序列号来区分吗? 还是说怕存在序列号刚好相同的情况?)

    TIME_WAIT会带来什么问题?

    如果客户端频繁地使用短连接, 比如redis短连接, 那么客户端会有大量的连接处于TIME_WAIT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要有连接池的一个原因: 连接池避免了大量短连接的存在.

    但是如果在一个处于TIME_WAIT状态的端口上建立连接, 会发生什么? 那就相当于没有TIME_WAIT了,

    一个TCP选项: 当开启 net.ipv4.tcp_tw_reuse 选项时,处于 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可以被重用. 原理是比较数据包时间戳.

    还有个更激进的选项: tcp_tw_recyle , 系统会缓存每台主机(即 IP)连接过来的最新的时间戳。这样在NAT的情况下会出现问题. 因为NAT的出口IP是公共的, 造成其他主机的时间戳影响当前连接.

  9.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的出现是为了缓解 IP 地址耗尽的临时方案. NAT 设备负责维护局域网私有 IP 地址和端口到外网 IP 和端口的映射规则。

    优点:

    • 出口 IP 共享:通过一个公网地址可以让许多机器连上网络,解决 IP 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 安全隐私防护:实际的机器可以隐藏自己真实的 IP 地址 当然也有明显的弊端:NAT 会对包进行修改,有些协议无法通过 NAT。
  10. 为什么要有3次握手呢? 2次或4次可以嘛?

  11. 为什么要有4次挥手呢? 3次可以嘛?

  12. 接收窗口是什么? 代表字节的大小嘛? 接收窗口的字节数包括tcp首部嘛?

    代表字节数.

  13. 重传的机制是什么? 超时重传, 快重传, 冗余ACK

  14. 停等协议是什么

    停等协议的接收、发送双方仅需设置一个帧的缓冲存储空间和帧序号只取0或1的两个状态标志位,便可有效地实现数据重发并确保接收方接受的数据不会重复。

    信道利用率低

  15. tcp首部各部分含义

    image-20200409234210565

    image-20200409234222738

    image-20200409234247223

  16. 为什么ACK(第三次握手)不消耗序列号? 为什么SYN消耗序列号?

    FIN之所以消耗序列号, 是因为他需要ACK. 如果不消耗序列号, 那么ACK的确认值不变, 就意味着和上一个数据包的值一样, 会混淆

    需要确认的包就需要消耗序列号, 不需要确认的就不需要

    SYNs and FINs require acknowledgement, thus they increment the stream’s sequence number by one when used.

    For example, if the connection is closed without sending any more data, then if the FIN did not consume a sequence number the closing end could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CK for the FIN, and an ACK for the data that was sent prior to the FIN.

  17. 阻塞IO和非阻塞IO